|   网络咨询    电话咨询    |   找医生    找科室    找疾病    找医院
医路伴网站LOGO

转换性障碍
分离(转换)性障碍[dissociative(conversion)disorders]原名歇斯底里症(hysteria),由于这一名词在非医学界广泛用作贬义词,给患者留下不良的烙印(stigma),遂译为癔症。历来将分离(转换)性障碍(dissociativedisorder)归入癔症(hysteria)的不同类型。ICD-10和DSM-Ⅳ都取消了“癔症”这一名称,理由是它的含义太多且不确定,建议最好尽量避免“癔症”一词。在国外精神病学界则从1980年以后逐渐废弃了这一病名。我国CCMD-3仍然保留了“癔症”一词,但在临床描述、分型等方面也注意和ICD-10的分类一致。 早在公元前1900年,埃及就有歇斯底里症这一疾病的记载。Hysteria源于希腊文υδτερα,表示子宫的意思。当时的医生们认为这类疾病是妇女所特有的一种疾病,是子宫(hysteros)在妇女体内游走而致病,曾设法驱使子宫复归原位以治疗本病。其后希腊史学家Herodote(484~425B.C),医学家Hypocrates(460~377B.C)对本病的起因也沿袭了类似的看法。直到19世纪后期才开始对本病进行科学的研究。 19世纪对癔症研究最有影响的是Charcot和他的3个学生:Babinski(1857~1932)、Janet和弗洛伊德。Charcot详细描述了癔症的临床症状,特别是抽搐大发作,后人称之为“Charcot大发作”,他强调情绪诱因对癔症发作有重要作用。Charcot强调暗示与自我暗示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Babinski指出本病的症状可由不正确的病史询问和检查方法引起;他建立了一些神经系统检查方法用以鉴别器质性疾病与癔症。Janet认为本病是人格分离所造成;Janet观察到精神活动可在不为本人觉察的情况下发生,把本人觉察不到的领域称为“下意识”(subconscious);认为癔症是一种精神整合功能崩溃状态,有意识范围缩小,注意力下降、记忆障碍,以及感觉、知觉和运动功能改变;分离(dissociation)是各种癔症征象的基本障碍。弗洛伊德和Breuer(1892)创用“转换”(conversion)一词,用以说明癔症的躯体症状是患者的内心冲突以象征的方式表达出来以避免严重的焦虑不安和痛苦。弗洛伊德认为“转换”和“分离”都属于无意识防御机制。其后,癔症被区分为以躯体症状为主的转换型和以精神症状为主的分离型。弗洛伊德从癔症研究开创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病是由性创伤,特别是婴儿期本能被压抑而引起,受到创伤的性本能通过转换机制,产生麻痹、痉挛等症状;Freud把具有这类症状者名为转换性癔症(conversionhysteria)。转换性障碍之名称也由此而来。1950年代以后,Purtell(1951),Robins等(1953),Slater(1965),Guze(1970)等分别对癔症进行长期随访研究,观察到以往诊断为转换型癔症的病例存在大量误诊。被误诊为癔症的病例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人格障碍、酒精中毒、药物依赖、焦虑症,尤其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占的比例最大;因此所谓“癔症”实际上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基于随访资料,美国St.Louis学派的精神病学家建议将以躯体症状为主的癔症再分为两组:一组以Briquet(1859)描述的慢性、多数性躯体症状为特征的Briquet综合征。临床随访证实,这一类型癔症的诊断比较稳定可靠,并获得了一些遗传学证据的支持,为各国精神病学家所接受;于是这类癔症又有“St.Louis癔症”之称。在DSM-Ⅲ和ICD-10中则命名为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disorder)。另一组以转换症状为主者,则仍称为转换性障碍;在DSM-Ⅲ和DSM-Ⅳ中与躯体化障碍并列,同归入躯体形式障碍一类;在ICD-10中则合并到分离性障碍一类(F44)。由于“hysteria”一词缺乏明确的定义,常被滥用和误用,且往往被赋予贬义,在这一含糊的诊断名称下经常出现误诊。Slater等精神病学家主张不再用它作为疾病分类和诊断名称。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有关癔症的资料,仍用原名称。 我国秦汉时期的医学著作。灵枢〃、。难经〃和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都有类似癔症的记载。。金匮要略奔豚篇〃中写道:“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对本病作了形象的描述,指明本病的心因性起源,并提出奔豚汤等几种方剂用于治疗不同原因的奔豚病。“脏躁”一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书中描述:“妇人脏躁,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此外,。灵枢〃“忧恚无言篇”中记载针刺天突穴可以治疗精神因素引起的失音;。金匮要略〃采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妇女咽中如有炙脔”;是我国采用针灸、药物治疗癔症的早期记载。 当前我国学者认为分离(转换)性障碍的共同特点是部分或完全地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即刻感觉以及身体运动控制4方面的正常整合。将对过去经历、当今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不符称为分离症状;而将生活事件或处境影响下出现的躯体症状称为转换症状,意指个人内在的冲突所引起的不愉快情感以某种方式变形为症状。转换症状的确立,需排除器质性病变。 本病是一类由明显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和作用于易病个体所导致的以解离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疾病。解离症状又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是指病人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的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而表现为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精神暴发等。转换症状又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是指病人将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不快,以各种各样躯体症状的方式表现出来。它可以出现类似任何疾病的症状表现,故有人把癔症喻为“伟大的疾病”或“疾病模仿家”。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暗示性强,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其病理基础。即这些症状缺乏相应的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有充分根据排除器质性病变或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部分病人存在癔症性人格。 据国内有关资料提示,癔症起病有明显精神因素。患者本人可能否认,但客观上癔症发作常有利于患者摆脱困境、逃避现实或发泄被压制的情绪,获取同情、支持及补偿。反复发作者,往往在回忆和联想精神创伤的事件或情境时所导致。发病受地区、性别、年龄和社会文化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文盲、半文盲高于有文化者;20~59岁患病者居多。
查看更多详情>
转换性障碍
① 常见药物
觉醒时暗示、催眠治疗、诱导疗法
② 好发人群
40岁以上女性多见
③ 是否传染
④ 疾病症状
情感分发泄,时哭时笑,吵闹,对自己的情况以夸张性来表现、
⑤ 引发疾病
幻想性生活情节可有片段的幻觉、妄想、自知力不充分
⑥ 需做检查
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
⑦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
⑧ 治疗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1.凉拌苦瓜可解除火气,去除疑病症焦躁情绪
    2.性格多疑的人多吃钙磷类食物,如牛奶、大豆、海带等
    3.暗示及心理疗法,缓解紧张情绪,控制其发病情绪
最新转换性障碍疾病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相关疾病:转换性障碍  
转换性障碍热门专家
  • 专家
  • 所在医院
  • 个人简介
  • 专家口碑
  • 联系专家
转换性障碍热门医院
  • 医院名称
  • 地区
  • 医院等级
  • 热门专家
  • 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