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咨询    电话咨询    |   找医生    找科室    找疾病    找医院
医路伴网站LOGO

疱疹性咽峡炎
概述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
病因 本病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当劳累过度,过敏体质,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此病。
发病机制 病毒自鼻咽、口腔侵入至呼吸道及消化道局部黏膜,在黏膜上皮细胞,以及咽部或肠壁淋巴组织居留和增殖。病毒由原发灶经淋巴通道扩散至局部淋巴结,或进入血循环产生病毒血症,到达全身各脏器,引发各种病变。
临床表现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急性淋巴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10型引起的一种变异的疱疹性咽峡炎,有如典型咽峡炎同样的损害,但不进展到水疱和溃疡,仅存留有淋巴细胞浸润所形成的灰白色丘疹,周围绕以红晕。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依据临床和血清学检查,可以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口疮性口炎、多形渗出性红斑、坏死性口腔炎、带状疱疹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1.原发病治疗。 2.局部治疗 (1)采用复方硼砂溶液、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含漱;病变部位涂擦2%金霉素甘油或1%甲紫,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2)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3)为防止继发感染及缩短病程,可肌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常静脉给予抗生素联合应用激素。如青霉素800万U联用庆大霉素24万U加地塞米松5mg静滴,或头孢唑林6~8g联用阿米卡星0.48g并加地塞米松5mg静滴,治疗效果好,一般无并发症。儿童用药量酌减。 (4)中药治疗:此病效果显著,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常用药物如下: ①清热:生地、连翘、金银花、淡竹叶、木通、生甘草、川石斛、山豆根、大叶青。 ②降火:黄柏、黄芩、黄连、石膏、知母。 ③养阴:天冬、麦冬、熟地、元参、白芍、沙参、天花粉。 此外,应用“红白散”外治也有一定疗效。其成分为:青黛30g、人中白12g、枯矾6g、冰片4.5g、牛黄0.3g,共研细末,局部涂匀,3~4次/d。
预后 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本病预后良好。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需做检查 口腔内窥镜检查、血常规
常见药物 清喉咽合剂、阿昔洛韦片、病毒唑、维生素、葡萄糖酸锌
治疗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哪些症状 咽喉疼痛、 厌食、 口腔小水疱、 口腔溃疡、 吞咽困难、 四肢酸痛无力、 流鼻涕、 烦躁不安、
引发疾病 继发感染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好发人群 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
温馨提示 暂无
热门专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