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咨询    电话咨询    |   找医生    找科室    找疾病    找医院
医路伴网站LOGO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概述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allergiccutaneousvasculitis)又称变应性血管炎(allergicvasculitis)、系统性变应性血管炎(systemicallergicvasculitis)、结节性皮肤变应疹(nodulardermalallergidi)。是真皮毛细血管及微细血管的坏死性炎症。
病因 可能与细菌毒素、病毒感染、异性蛋白及某些药物有关。
发病机制 致敏物质作为抗原进入机体,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而引起血管损伤。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年人,本病发病前1~2周常有急性细菌或病毒感染史。多数患者仅皮肤受累,少数可累及内脏。 皮损初发为粟粒到绿豆大红色斑丘疹和紫癜,渐增大,可变成水疱或血疱,也可为暗红色结节,结节坏死后可形成溃疡,上覆干燥性血痂。溃疡愈合后常留下萎缩性瘢痕。多种损害常同时存在,但以紫癜、结节、坏死和溃疡为特征。皮疹好发于小腿、踝部及上肢等处,呈对称分布,也可累及躯干。自觉疼痛或烧灼感。部分患者可伴内脏受累,如肾脏、胃肠、神经系统等,称为变应性皮肤-系统性血管炎。
并发症 可伴内脏受累,如肾脏、胃肠、神经系统等。
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计数可减少,血沉加快,白细胞数可增高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可见真皮乳头下和网状层的毛细血管炎和小血管炎。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管腔变窄甚至闭塞,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或坏死。血管及其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相鉴别,后者有结核病史或有结核病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皮损以毛囊性硬丘疹、结节及溃疡为主,不出现紫癜、血疱、风团等皮疹。
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常服用泼尼松40~60mg/d,待病情得到控制后,可逐渐减量至维持量。 2.抗生素可选用红霉素、氨苄西林、先锋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3.免疫抑制剂可口服环磷酰胺1~3mg/(kg·d),常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并用。 4.其他对治疗效果不显著者,可应用氨苯砜,100~150mg/d,口服。
预后 本病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一般未累及内脏者预后良好,内脏受累者预后差。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温馨提示 暂无
热门专家
更多>